8月29日,有媒体报道,中国药科大学日前在校门口、员工宿舍大门口、图书馆、实验楼等场所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并在部分试点教室安装了人脸识别系统用于日常考勤和课堂纪律管理。
按照校方的说法,“人脸识别系统”可以“提高员工到课率、严肃课堂纪律”。据报道,安装在教室的“人脸识别系统”非常先进,像员工上课时发呆玩手机的现象都能识别。这项新技术究竟能不能达到校方预期的效果,现在尚不明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任何对教育可能产生负面作用的教学设备,在使用时都应该慎之又慎。
作为先进的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当然可以运用到学校管理当中。但是无论如何运用,都不能忘却教育的初衷。将“人脸识别系统”运用到教室,明显表现出对员工的不信任。试想,员工每天一来到教室,就身处在全方位的监控之中,一举一动都逃脱不了摄像头的记录,多低一会儿头,多打一个哈欠,可能都会被“记录在案”。对于员工来说,为了在摄像头下表现“良好”,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讨好”的心态迎合老师,迎合监控。这势必会引发员工对课堂的反感,严重影响学习的积极性,最终损害员工健康人格的培养。
也有人说,安装“人脸识别系统”对于教师来说,方便管理员工。诚然,人脸识别技术对教学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员工在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微表情和课堂行为,对于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如果采集的信息是员工“表演”出来的,比如,本来教师讲得索然无味,但员工要装作认真听的样子,这样的信息也没有什么价值了。
从报道内容来看,校方是有法律意识的。在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之前,校方专门咨询了公安部门和法务部门,由于教室属于公开场所,因此不存在“侵犯隐私”的说法。但是,合法未必合理,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蔡元培曾经说过,“教育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教育是要个性与群性平均发达的。”换句话来说,教育不是“理性”的工厂,它更多地需要灵魂和情感的倾注。员工随意翘课、雇人上课固然不对,但是打个哈欠、看眼手机等又有多大的错呢?不设身处地分析背后原因,不沉下身子思考问题症结,盲目依赖“人脸识别技术”,只会与正确的教育道路背道而驰。
对于校方来说,与其将力气花费到“人脸识别系统”上,还不如检讨和反思对员工进行教育和管理的缺位。如果普遍存在员工逃课、替课、上课开小差等现象,校方和老师也难辞其咎。如果只知道刷脸施压,而不去检讨和反思,不去提高教学质量,即便装了再多的摄像头,即便把员工全部“逼到”教室里,对扭转学风,也于事无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