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指导意见》发布,对我国在“十四五”时期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出安排部署。
2020年,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后,还有消费帮扶的必要吗?对此,中央早已给出回答:今年3月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明确提出“继续大力实施消费帮扶”。脱贫摘帽并非一劳永逸,一些已脱贫地区和群众还存在着返贫的风险。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环境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不确定性,包含消费扶贫在内的一系列消费帮扶政策举措仍需持续推进。
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消费帮扶已显现出巨大威力。以消费扶贫为例,2020年我国中西部22个省份组织认定扶贫产品16万多个,全年扶贫产品销售额突破3000亿元。在充分肯定消费帮扶成绩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一些潜在的问题。比如,有些扶贫产品同质化严重、性价比低、自我营销渠道缺乏、规模化程度不够、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等。再如,有些政策红利并未充分释放,各地各部门发挥作用不平衡,相关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资源开放与集成程度还不够。这些都提醒我们:持续推进消费帮扶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要走深走实、提档升级,抓重点、固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推进消费帮扶提档升级,需要让“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协同发力。消费帮扶是“帮扶”,为此各级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规划,统筹调动各方资源,做好引导、组织、对接、服务等工作,完善健全产品目录体系、销售标准体系、运营服务体系、社会动员体系、价格监管体系、宣传推介体系等,推动消费扶贫提质增效;同时,消费帮扶也是“消费”,务必要尊重市场规律。
推进消费帮扶提档升级,需要扭住提升供给能力这个“牛鼻子”。
首先看生产端。说到底,产品本身好,才能卖得好。为此,被帮扶地区要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篇大文章,加大力气提升生产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程度,严把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关,向有机、绿色、健康等方向延伸生产链,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洞察消费市场变化,让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
其次看流通端。近年来我国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在仓储配送、冷链保鲜等方面还有许多历史欠账,为此要尽快打造以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为主要抓手的新渠道,切实解决出村出山“最先一公里”与进城上桌“最后一公里”难题,让更多鲜活农副产品顺利地上新上市。
再次看销售端。一方面,用好“扶贫832”等国家级销售平台,引导带动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增加帮扶产品购买量;另一方面,随着手机成为新农具、 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被帮扶地区的“新农人”要勇于挑上电商销售“金扁担”,借力农村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不断拓宽产品销路。
每份帮扶产品都可能连接着一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寄托着脱贫群众创业致富的梦想。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政府市场齐联动、援受双方多互动、线上线下成一体、多方协同打配合,推动消费帮扶逐渐形成“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全社会参与格局,让更加规范、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消费帮扶成为乡村振业伟业中的亮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