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王宁利: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机制建设 尽快“补短板 堵漏洞 强弱项”

作者:新华网

发布时间:2020-05-27

浏览次数:

来源:


       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刘映)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王宁利教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加强我国公共卫生特别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体系和机制建设,成为当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的一项紧迫任务。

       为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机制建设,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队伍专业能力。为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公共卫生安全形势,亟需加强我国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建设,组建高水平、专业化、全覆盖的公共卫生管理和重大疫情救治的人才队伍。比如今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选拔管理人才时,要重视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背景。没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员能通过深造学习,补上知识短板,且有相应的考核。特别是基层和社区是疫情防控的首道防线,基层力量更需强化。

       二是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积极推进疫情防控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否会再次反弹?是否会出现其他新的传染性疾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社会研发机构。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所以对于准后疫情时代的思考,社会经济和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一定要做好国家级的顶层设计。

       王宁利还提醒,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聚焦重大急性传染性疾病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慢性病的积极防控,这都是关系人民健康的重要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控关键,对于一些可防可治的疾病建议纳入国家慢性病管理系统,进行常规筛查,如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通过危险人群的眼底筛查,提高我国人民的眼健康水平,降低致盲率,从而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新闻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