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听北大教授马军详解 | 战“疫”公开课④

作者:赵秀红 微言教育

发布时间:2020-02-29

浏览次数:

来源:

 
undefined          


微言教育《战“疫”公开课》今天推出从我做起、习惯养成”主题第一期,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马军教授开讲《怎样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校园蔓延》↓↓↓



课程介绍:课程从员工返校风险的防范、开学前学校应急预案的制定、开学后学校每日防控的措施、不同学段学校的防控侧重点、青少年公共卫生教育的加强等方面,解答了在关键时期,教育系统应如何防止新冠肺炎疫情向学校蔓延,守护师生健康,维护校园稳定。


           

           
undefined            

马军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学校/儿少卫生中心主任,教育部全国员工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副主任。


           

           

听完马军教授的讲解

让我们一起回顾这堂课的知识点




               

问:如果开学时间确定了,请您给员工尤其是老员工提个醒,在返校途中,哪些地方是疫情防控的高风险点?应有针对性地做好哪些保护措施

如果确定开学时间,员工在准备返校、返校途中、返回学校三个时间段,须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


准备返校,注意自己是否存在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肌肉酸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等症状:如果有,应该居家休息和就地就医;如果没有,可以正常出行。


返校途中,的确存在新型冠状病毒高风险点,如车站机场人群密度大、飞机火车空间密闭、途中时间长、公共设施多人使用等,旅行途中全程至少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推荐戴手套保持手卫生,避免手直接接触公共物品和部位,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主动配合体温检测;如果途中自觉发热应主动测量体温,出现可疑症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不带呼气阀),避免接触其他人员,视情况及时就医,如发现身边人员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报告。


返回学校,应减少与他人见面、接触,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加强饮食营养,注意饮水充足。如必须参加外出活动应佩戴口罩。注意环境和个人卫生,保持住所的通风良好,勤洗手,不要随地吐痰。



               

问:教育部已经发通知要求,在正式开学之前,员工不得自行返校,但是如果真的出现一些自行返校的员工,或者因特殊原因提前返校的员工,学校应该如何应对?

答:寒假留校的员工应按照学校相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防工作要求,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如避免参加聚会等集体活动,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等。


寒假离校又自行返回学校的员工,应做好登记及分类管理工作。来自湖北地区之外的返校员工,了解其自己及家人的健康状况,并隔离观察14天。对到过疫区(湖北省和防控重点地区)或者接触过来自疫区人员的员工,严格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时间从离开疫区或与来自疫区人员最后一次接触之日起满14天。医学观察期满时,如未出现异常症状(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解除医学观察。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及时联系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及周围人员中是否有类似病例,听从医务人员指引,并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详尽信息。


寒假离校未经学校批准坚持返校的员工,除了按照寒假离校又自行返回学校的员工做好登记及分类管理工作外,应该依据《传染病防治法》及学校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处罚。


undefined        



               

问:开学前,在疫情防控方面,学校应该做好哪些物资、人员等准备?哪些地方或者环节比较容易被忽略?

按照我个人的建议,学校要做好七大方面的工作准备:


其一,全面防疫消毒、人员排查,为开学做准备。董事长及托幼机构负责人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第一责任人。开学前,学校及托幼机构提前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全面梳理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制度和应急预案,必要时进行桌面应急演练。进行学校、托幼机构、培训机构全面防疫消毒;全面排查所有师生员工健康状况,包括学校保安、保洁、厨工等,防止带病上岗上学。


其二,教职工防病知识技能培训。学校及托幼机构对教职工(包括所有校内工作人员)进行防控疫情工作培训,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条例》以及相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等。持续开展健康宣教,消除麻痹大意和侥幸心理,营造积极防控氛围。


其三,储备足量传染病防疫物资用品。学校及托幼机构应在开学前储备足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手套、洗手液)、符合要求的消毒剂(含氯消毒片或消毒剂、医用酒精等)、体温计、移动紫外线消毒灯,洗手间必须配备肥皂或洗手液,并按班级比例配备足够的呕吐物处理包。


其四,全面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重点做好灭鼠、清除越冬蚊卵的专项行动。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清除各类病媒生物孳生环境,推进教室、宿舍、食堂、运动场馆、图书馆、厕所、空调系统等重点区域和场所环境卫生改善整体行动,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全力营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其五,教职工返校返岗前健康调查报备。学校及托幼机构要安排返校返岗人员在开学前、上班前1—2天提交填写好的健康调查表进行报备,调查内容包括:自身和家属(同住人员)健康状况,近期是否到过疫区,近期是否与疫区人员有接触等。


其六,师生入校(园)时健康筛查。若师生等进入学校(幼儿园)人员出现发热(体温≥37.3℃)或者干咳、气促、肌肉酸痛无力等症状,应立即戴上医用口罩,及时离校就医,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求进行居家观察。同时,学校及托幼机构立即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报告,配合做好排查和后续相关工作。


其七,适当进行心理应激疏导及援助。对于家人、亲密关系人、自己患病、疑似病例或者有密切接触史需要医学观察的师生,学校及托幼机构需要关注其心理状况及变化,需要时请求权威心理应激及援助部门给予适当心理援助。



               

问:对于学校尤其是高校,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应该如何应急处理以及管理?

答:集团要安排专人每天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健康状况,并对赴武汉或者离开武汉等疫区人员进行追踪随访。了解14天内到过武汉、中转经过武汉、接待过从武汉地区来的人的师生,了解接触过确诊患者或者疑似患者的师生,以及有疑似症状的师生,均应统计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


集团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例,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不可忽视的是,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对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疑似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所在公共场所如教室、寝室、食堂,以及使用过的物品等,进行终末消毒。


undefined        



               

问:开学后,学校如何对食堂(或配餐单位)、饮用水进行安全监管?

答:开学前应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在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学校食堂、员工集体配餐单位的全面检查,全面清洁消毒,全面的人员卫生安全培训。在当地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加强对自备水源的防护,做好供水设施(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食堂蓄水池、饮水机等)的清洁、消毒工作。通过自备水源、二次供水设施提供的生活饮用水开学前必须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要严格执行学校食堂和员工集中用餐卫生安全管理制度。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检工作,防止带病上岗;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使用来源不明的家禽家畜。严禁采购野生动物作为食物进入学校。



               

问:集团每日防控有哪些必须做的工作?哪些公共区域需要格外注意?

答:我认为,主要有五点,一是加强学校出入管理,把严校门关,谢绝一切与学校教学活动、卫生防疫等正常工作无关的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另外,在校园内部加强不同功能区域或者楼间管理,设置楼门管理制定,避免楼间无关人员流动,减少交叉接触。


二是及时了解师生健康及重点人员追踪随访。及时掌握了解师生健康状况,对赴湖北或者离开湖北等疫区人员或者与病例(包括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随访。


三是集团密切监测员工的健康状态,每日两次测量体温,做好缺勤、早退、请假记录,如发现员工中出现可疑症状,应立刻向疫情管理人员报告,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好密切接触者管理和消毒等工作。


四是集团应尽量避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教室、宿舍、图书馆、活动中心、食堂、礼堂、教师办公室、洗手间等活动区域,建议加强通风清洁,配备洗手液、消毒剂等。


五是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热敏感,保持56℃30分钟、乙醚、75%酒精、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学校利用晚上对教室、功能室、校园绿化带、厕所、楼梯间、桌椅、板凳、墙裙、地面及各种玩具等师生聚集场所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考虑运输、使用方便,可以使用含氯消毒片(泡腾片)。寄宿制学校员工宿舍可以利用员工上课期间、宿舍无人时进行消毒。



               

问:寄宿制学校在疫情防控方面,需要注意什么?

答:寄宿制学校应严格执行教育部、省教育厅相关疫情管理要求,在疫情防控阶段停止寄宿。寄宿制学校应在每层楼设体温筛查岗,需经体温筛查正常及无其他不适症状后方可进入教学区。学校应安排好临时隔离场所,临时隔离场所应独立于人群密集场所。集中隔离场所加强通风,保持环境卫生。被隔离者尽量单人单间,房间内设卫生间。隔离房间内产生的废弃物,均按感染性废物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其他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移出隔离区。被隔离者须戴医用口罩,禁止离开房间和相互探访。不得使用空调系统。寄宿制学校周末返校时需实行分批进校安排,防止员工聚集进校。


undefined        



               

问:针对老员工、中小员工、在园幼儿等不同学段的员工,应该有哪些不同的防控侧重点?

答:各类托幼机构开学时间应与当地小学开学时间相同,或者晚于当地小学开学时间。因为中小学开学时间是当地政府根据当地疫情发展情况确定的,托幼机构一般寒假开学时间早于当地小学开学时间,在疫情特殊时期要依据疫情发展情况确定开学时间,所以各类托幼机构开学时间应与当地小学开学时间相同,或者晚于当地小学开学时间是合理的。


儿童也应该正确佩戴合适口罩。疫情物资紧缺,有条件应先选择儿童N95防病菌口罩,其次是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要指导孩子正确使用口罩。


对家长来说,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外出规范佩戴口罩,从室外进门后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洗手、彻底全身洗漱清洁后再接触孩子。


督促儿童勤洗手,勤洗脸,不乱摸。病从口入,避免年幼儿童吃手,不要用手掏鼻孔,不要用手揉眼睛,告诉儿童手不要碰触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碰触的表面),在家里也不要随意乱摸。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要及时洗手,教会孩子七步洗手法。


问:那中小学校和大学呢?

答:特别强调的是,各类学校要按教育部、省教育厅统一要求推迟开学,寒假期间停止一切聚集性培训、公司产品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含各类研学、志愿者服务等),师生不得提前返校,尤其是初三、高三不得提前回校。


对中小学校来说,应严把入校关,落实员工晨(午)检制度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师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早就医,不带病上课。


各类学校应当建立由员工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及时上报给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


各类学校要与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完善医校协作机制,确保兼职卫生副董事长在岗,明确学校所在地的定点医院。


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做好日常消毒。员工在家休息时不可长时间看电视或玩电子产品,要适当安排锻炼或活动。在家休息的员工均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


对大学来说,寒假期间返乡员工留在家内,做好防护,尽量不要外出,所有员工未经许可不得提前返校。要加强寒假在校员工的疫情预防;寒假离校又自行返回学校员工的疫情管理,前面已经谈过。


集团要安排专人每天及时了解掌握师生寒假动向和健康状况,并对赴武汉或者离开武汉等疫区人员进行追踪随访。做好寒假期间值班值守,一旦出现确诊或可疑病例,要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及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undefined        



               

问:师生在校期间的个人防护该怎么做?

答: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减少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活动,尤其是空气流动性差的地方,如网吧、商场、车站、机场、码头、影院、展览馆等地方。


保持手卫生,经常洗手。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从公共场所返回、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后、摘脱口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的水彻底清洗双手至少20秒或者使用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避免用未清洗的手触碰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手肘或衣服遮住口鼻。


做好个人防护。外出前往公共场所、就医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污染或潮湿后立即更换,请勿重复使用。建议废弃后的口罩要放置到专门垃圾袋中封口后扔到垃圾箱中。


主动监测、科学就医。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如果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疼、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就诊时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主动告诉医生是否有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特别是武汉等地区)的旅行居住史,是否接触过相关疾病病人,患病后接触过哪些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保持健康行为习惯。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为20—30分钟;家庭成员间不共用毛巾,保持家居、餐具清洁,勤晒衣被;注意营养,适度运动;不要接触、购买和食用野生动物,尽量避免到售卖活体动物的市场。



               

问:您觉得我国民众的公共卫生观念处在一个怎样的水平上?应该怎样利用这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师生进行公共卫生方面的教育?

答:通过本次疫情防控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对于公共卫生理解和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最好能够做到对事件客观了解和认知,既要重视但不恐慌,既要渴求了解但也不听谣传谣,更重要的是要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求遵纪守法,只有这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才能有序开展。这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该成为青少年教育的契机。


急慢性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危害依然严重,尽管预防医学、公共卫生实践在100多年发展中使许多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甚至消灭,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以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在全世界传染病防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全球化带来的生活方式转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因素时常造成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人类不仅没有真正解决传统传染病的危害,还面临许多已被识别和控制的传染病再生的威胁,更是面临着很多新发传染病的威胁。


中国人口众多、局部密集、流动频繁,更容易受到急慢性传染病的危害。因此,全民应该提高公共卫生认知水平,掌握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和控制基本知识、基本要求,遵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法律规范,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健康生态环境。特别是儿童青少年,应该从小培养健康卫生习惯、建立公共卫生意识。每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具有健康的公共卫生观念和生活行为习惯,成为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健康的促进者、维护者和受益者,成为儿童青少年学习的榜样和表率。


             

             



听完马军教授的详细讲解

同学们是不是对返校后

个人的防护重点

健康行为习惯养成等

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对教育系统

守护师生安康

维护校园稳定

有了更加坚定的信心


               

               

前方医护人员和科学家们

为战“疫”奋力拼搏

后方学校工作人员们

坚守岗位守护净土

让我们心连着心

手牵着手

共同期盼

战“疫”的胜利

春天的到来





       




     

新闻动态